1.大監管格局形成,開啟深耕時代
國內的環保產業已經邁入2019年,縱觀環保產業的發展,2019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局面,水土固廢氣的大監管格局已形成。
新的格局下,環保產業已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時代。
在政策深耕時代,三個維度的發力將對環保產業的發展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2.政策的時間維度:大限將至倒逼產業提速
過去4年,環保行業涉及到多方面、多,領域的政策法規,需要全方位的策略來支持行業健康發展,相關政策雖然來的有些遲,但終究還是到位了。
例如相繼出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為該行業的規范化、健康化發展提供了一些指導與可行性建議。
3.政策的實施力度:環保督察
種子撒下去了,能不能有所收獲,有多大的收獲,最終還要看澆水施肥和護養的功夫。
所以,從政策層面看,接下來的重點必然是要在環保政策法規的執行上下功夫,而且這將是生態環境部2019起最重要的工作。
2019年開始,以生態環境部為主導牽頭的環保督察將會做大大小企業全覆蓋,民企和央企也會做到一視同仁。
隨著環保相關法律法規的就位,涉及環保的處罰,包括罰款與刑事責任,將會得到極大落實。
4.政策的持久性:督查的常態化
2018年,環保部更名為生態環境部,這名字變化的背后是職能與態度的變化。
地方的環保局也在逐步升級為生態環境局,新的機構將會承擔起常態化的環保督察任務。
去年年底和一位在南通做記者朋友聊天,他告訴我現在政府對環保的態度真變化真的好大,我問:何以見得?他說他們報社內部得到的一個關于2018年全年的南通市環保舉報案件受理率的數據,這個數據是2017的5倍,是2016年16倍。
不僅是案件受理數據上有驚人的提升,處理的效率也提升明顯,很多企業被舉報后,確實被查處甚至還上了報紙,而這都是因為一個普通公民的舉報,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
由此可見,現在的環保督察不是一陣風式運動,而是化為了各個地方生態環境局日常的核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