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高溫好氧微生物降解工藝,處理后產生8%左右的有機肥。”近日,三盛環保在深圳市上寮農貿市場的這個“生化處理機”吸引了眾多的目光。
據了解,在站點運營之前,上寮農貿市場果蔬垃圾日產量很高,但是處理方式非常的單一,“除了少部分堆肥,資源化利用率還較低,探索還不夠。”如何實現資源化利用,變果蔬垃圾為寶?利用生化技術進行革新,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和試點。
果蔬垃圾24小時被降解90%,產物是有機肥的重要原料
在上寮農貿市場對面,果蔬垃圾分類處置站內,工作人員嫻熟地使用機械臂,把已經分好類的果蔬垃圾投入到果蔬垃圾就地處理資源化集成系統中。每天有近5噸的果蔬垃圾,就這樣就地變為有機肥的重要原料。
據介紹,垃圾投入到就地處理資源化集成系統后,將進行再初步分揀,有機果蔬垃圾將接受“破碎”處理,進行粉碎、壓榨、自動輸送等流程,產生的殘渣會進入發酵與制肥環節。
而在處理過程中,高溫好氧菌成為了“魔術師”。“這種菌種適應能力極強,在60攝氏度以上便快速生長、繁殖,能對果蔬垃圾有效降解,24小時以內,果蔬垃圾將被降解90%以上。”
“降解出的產物是有機肥的重要原料!”而整個果蔬垃圾處置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廢氣都將經過過濾系統,廢水將達到雨水排放標準,廢氣也符合標準要求。
在這個農貿市場內,市場內的大多數商家對殘次果蔬的處理方法還是理解和支持的,這才實現了果蔬垃圾源頭減量和就地處置的初衷。
采用資源化處置技術,提高變果蔬垃圾為寶的能力
農貿市場的果蔬垃圾因為濕度大、易腐爛等原因,極易因收運不及時,造成蒼蠅亂飛、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等現象。“如果能夠就地轉化利用,不僅節約了運輸成本,還避免了收運過程產生的臭氣等問題。”站點負責人分析道。
然而,有些傳統的果蔬垃圾處置大多是直接隨同一般生活垃圾混合收集,集中收運進入填埋場和焚燒風電場處置,“認識程度和技術水平還需要持續提升。而利用堆肥的方式處置的比較少,目前,采用環保酵素、厭氧消化工藝、生物質燃料等資源化利用方式的推廣力度,還遠遠不夠。
“高溫堆肥的方式,一些企業正在采用環保酵素發酵、厭氧消化、生物質燃料等資源化處置技術,不斷提高變果蔬垃圾為寶的能力。未來,公司還將大力支持推進凈菜上市服務,打造凈菜專店、超市凈菜區,推動形成凈菜產業鏈,實現城市果蔬垃圾減量的目標。